发布时间: 2024-05-18 作者: 新闻资讯
[汽车之家 设计殿堂] 初春的北京和我想象中不一样,我设想的北京应该具有严肃的政治立场。但是,午后慵懒惬意的阳光、什刹海妩媚的夜、大山子798艺术区喧嚣的人海嚷嚷组成了一片祥和与平静,与我动身前往北京前设想的相反。似乎,我理解了为什么多数汽车厂家将设计中心选址这里,研究中国的市场和文化背景。除了文化渊源外,这片土地还充满了灵感与激情。
汽车工业的标杆梅赛德斯-奔驰(以下简称:奔驰)也能不例外,从1990年加州尔湾成立的德国以外的第一个设计中心开始,到2011年7月,奔驰在北京建立了全球第五个设计中心。这一次,奔驰将设计中心向汽车之家打开。作为深入设计中心的首家媒体,我们带着好奇心探访位于望京的奔驰大厦。在一堆smart fortwo里找到停车位,见到年轻的设计师张自然(Nature.Zhang),简单的寒暄后,我们将开始这一个下午的行程。
这是我第一次进入车企直属的设计中心,好奇心促使我一定要找到新奇的内容展现给读者。所以我对设计中心一事一物都非常留意,怕遗漏了什么。需要介绍一下,张自然是奔驰设计中心的中国设计师,之前曾在PSA技术中心从事设计工作。事前已约好张自然,我们大家都希望进入他的工作状态,这将会是本文的重点之一。
设计中心每一个物品都勾起我的兴趣,打印室门前的雕塑作品,它是中国著名新锐雕塑家任哲在设计中心开业时赠送的,奔驰设计副总裁奥利弗·布雷(Oliver Boulay)先生回赠给他同等大小的迈巴赫车模以表感谢。自然说,设计师需要从各物的细枝末节中汲取灵感,以自由随意的状态呈现出来。以这个雕塑为例,它并不是传统的形态,动感的形象被雕塑家赋予生命力。
与雕塑相对的右上方整齐排列了4个时钟,分别记录着奔驰在加州、斯图加特、东京以及北京设计中心的时间。北京的时钟在我相机记录时停留在14:45这一刻,另外一面时钟上,奔驰在斯图加特设计总部一天起步。或许,在这一天,全球各地的奔驰设计中心正在进行不同的新项目,未来新奔驰正在悄悄的塑造着。
由于未公布的车型属于车企的顶级机密,只有设计师才能进入设计中心。走廊里摆放着两台数字打印机以及每个设计师的计划工作表。角落一丝不染,干净而整齐,汽车设计的“走廊”规规整整。
左上角的员工生活墙上,彩色蝴蝶标本装饰的襁褓中新生儿和长城合影照片吸引了我,这一面墙贴满了设计师们的彩色照片,原来设计师的工作氛围并不是充满机械的冰冷,反而有着暖洋洋的生活气息。
这是中国的奔驰设计中心第一次有媒体在工作时段来访。所以,面对我们的一切都不是精心准备好的布局,友好的遮盖住正在进行的绝密项目,而不是搬离出我们的视线。
透过白布,你看出它们正在进行什么项目了吗?如果你猜到了,我告诉你,它将会是你未来三年购置的奔驰车型里的某一个局部造型,可能改良过的座椅,也可能是全新家族前脸的研究方案,甚至有可能是2014年奔驰C级的全新换代的模型。
视线所及的中间位置摆放着大面积的展示柜,现代房屋的街道上行驶着奔驰车型的模型,有奔驰SLS AMG、G系列等。自然说,一款车型应该与场景完美的搭配,若不是这样,即使它再好看,也是徒劳无功。设计中心的右方是一台价值20万元的惠普60英寸打印机(HP Designjet L25500),完全能应对1:1大画幅汽车设计效果图的需求。
设计中心右方是开放式的书柜与书桌,那里有最新的各类杂志。当思维局限时,可以从同样充满德国机械味道的西门子冰箱里取出一勺酸奶,现磨一杯咖啡,翻阅最新的汽车设计杂志寻找灵感,呆坐一个没人打扰的下午。
在要求给我们汽车之家网友推荐专业汽车设计类杂志,他拿出《Auto & Design》、《Interior & Motive》几本设计杂志,尤其是向我们郑重推荐《Auto & Design》,专业汽车设计师必看的杂志之一。主要介绍国内外汽车的设计思想和发展趋向,一般能在上面找到不少车企正在酝酿的新产品与新概念。
设计中心最里侧是用挂帘遮掩着模型室,不允许拍摄,因为这里是奔驰最重要的机密。在这座与加州尔湾大小近1,000平方米的设计中心里,不过分的说,它拥有着奔驰1/5的机密。
近1,000平方米的空间足够设计师发挥创意、制作和摆放1:1模型的空间,甚至是全画幅的汽车三视图都轻松容纳。建立之初,奔驰中国的设计中心从当时只有自然一个人,到现在,发展到拥有来自法国、台湾、马来西亚、日本和菲律宾的十多位设计师,共同组成奔驰在中国的设计团队。
时光荏苒,面对今天的中国设计中心自然在微博里感叹道:“进入奔驰两年,有苦有乐,有成绩也有遗憾。最初连续二十几天无休,数个无眠夜,E-Scooter的成功回想起来个梦。两年时间,见证奔驰中国设计中心从小小的office到如今可以和奔驰其它前景设计中心媲美的规模,是一生多么难得的经历。”
相信你早已从图中看到色彩艳丽的效果图展示,以及三台不同的概念车模型,这些早期的设计概念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而在设计中心圆柱后方正是设计师们的办公桌。时间还早,接下来,我们将一同进入自然的设计工作中,了解汽车设计师都在用什么工具工作。还有吸引我们慕名而来smart E-Scooter概念车,我很好奇,它从概念到量产它经过哪些步骤,更不可思议的是设计中的困难。
其实,汽车设计师的工作不是我们想象中画出光鲜的图那么简单。在早期,像马赛罗·甘迪尼这样的大师可能不会去考虑来自工程与成本的制约与压力,不需要仔细考虑作品与品牌之间的关系,更不需要电脑制作3D效果图展示设计的具体方案,手绘图清楚表达设计概念,就将看到一件很完美的作品。而现代的汽车设计师需要综合的能力,需要在不同审美标准间寻求平衡,这就复杂多了。
自然告诉我,在奔驰内部,一部车型设计的过程大约分为六个步骤。首先是市场部提出新产品的规划,设计师便开始步入项目制定阶段时间表,在强调团队合作的现今,一名设计师不可能只去做单一的设计项目,可能是一起进行多个不同的项目。前期的商品市场调研很重要,它间接关系到产品功能性。他说:“汽车设计不是天马行空,是有根有据”的一项工程技术。
第二步是创意的表达(统称:Sketch),可以在数位板或者绘图本上勾勒车型的轮廓,将设计理念直观的表达出来并加以说明。这应该是汽车设计最重要、最耗费时间、也是最考验基本功的一项工作,我们对于汽车设计师传统印象皆来源与此。在自然数位板上我看到一款车型的草图方案,他是否在进行一款带顶蓬的双轮概念车?
在他的工作台上,我看到他使用的数位板是WACOM出品的Cintiq 21UX 二代(大约18000元),它能精确模拟各种传统画笔、笔刷与马克笔的笔触表现。对于汽车设计专业学生来说,这块数位板的价格过于昂贵,在从事专业的汽车设计之后,专业数位板替代日常练习所用的WACOM Bamboo系列(600元-2500元不等),需要短暂的适应过程。
在Sketch创意的阶段,也能够正常的使用传统的绘制工具,例如铅笔、马克笔、橡皮等。专业的汽车设计师对于色彩、笔触的要求很严格,自然平时用日本COPIC牌双头马克笔(大约30-50元一只),因为它墨水持久,笔头也耐磨,可以在复印过的图纸上直接描绘,不会溶解复印墨粉。
在数位板大范围的应用的现今,自然说手绘仍无法替代,手绘随时随地都能够直接进行,一般前期简单的创意想法表达都是手绘进行,直接、迅速是它的特点。但是,无论使用数位板还是传统手绘,这一切是建立有足够绘画基础之上的。
在自然工作台上还有一个SUNWOOD牌电动铅笔刀(大约150元)吸引了我,我们共同回忆起以前拥有过手摇铅笔刀的幸福。由于普通铅笔刀削的笔尖不够细,影响设计师心中完美的使用,SUNWOOD电动铅笔刀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他工作台后方是一个设计工具的储藏柜,成堆的COPIC牌马克笔、24色彩色铅笔、黑色签字笔、“丁”字尺,更不可思议的是袋装的刀片。学生时代画Sketch时常用的工具,即使多年之后换上更高端的数位板,原始的绘画工具还不能遗弃。
在我们谈到现行设计教育方式,难免会有对中国高校教育方法的无奈。现在的高校太注重功利性了,国内学生的基础不比国外差距多少,可是我们创意想法从小就开始被逐渐限制、扼杀...不谈也罢!
设计流程的第三步是评审,如果项目是奔驰中国设计中心来执行,就需要团队每一个设计师将各自的方案交给布雷先生评审,准备接下来方向的确定与精细效果图绘制。如果是全球的设计项目,设计中心就需要去与其他设计中心竞争,奔驰设计总监戈登·瓦格纳(Gorden Wagener)先生或者总裁蔡澈先生(Dieter Zetsche)将会介入评审。
假设进行的是一个全球的设计项目,需要奔驰中国的设计中心提出两套解决方案。布雷先生会选出两套方案,制定下一步的方向,任何一个人都将参与项目中,细化产品的局部。紧接着的第四步就是项目的效果图,这时汽车的外形将被确定下来,在确定外形设计方向后,视项目的需求制定内饰设计的进程。
第五步是制作模型,奔驰内部进行到这一步是制作1:4大小的油泥模型,一般由设计师亲自操刀,因为这样做才能够对自己作品有更好的把握。当高层确定量产之后,就需要三维坐标测量,数据会输入电脑进行三维建模,而油泥模型师开始准备1:1油泥模型。
当然,量产前的准备并不是这么简单,各方面的工程师、市场部门将会介入,针对设计的每一个细节进行研究,直到找到最准确的解决方案。出来后的样车还要经过风洞、碰撞、路面测试等才能最终上市,我们所见的谍照一般都是在路试阶段被发现的。自然说,在奔驰内部,一款车型从调研到量产需要3年的时间,设计师需要有3年后消费者审美和需求的前瞻,这可不是简单就能做到的事情。
老一辈奔驰设计师探索出汽车设计流程用详细有序的步骤划分每个设计阶段,保证汽车设计的工程可行性和艺术浪漫性。是的,汽车设计是一门浪漫的艺术,需要你将汽车当人紧密的贴合。忘记是在哪本书有趣生动的去描述汽车设计师:一名合格的汽车设计师=30%的科学家+30%的艺术家+10%的诗人+10%的商人+10%的推销员+10%的事业家。
自然给我们介绍了他平时所用的设计工具以及奔驰内部的设计流程后。我看了下时间,指针挂在15:30分上,为了不打扰其他设计师的工作,我们决定结束设计中心这段探访。但工作室中央设计概念宣传板始终吸引着我们,展现的是smart e-scooter概念车。下面,自然将和我们分享smart e-scooter概念车设计故事和不同的解决方案。令我意外的是,结束探访的时候,奥利弗·布雷邀请我们去他的办公室。
作为设计中心的前身,奔驰中国的设计办公室在2009年初就已经成立。自然是工作室当时第一个设计师,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2010年巴黎车展上亮相的smart e-scooter概念车,这也是中国设计中心第一个项目,在德国评审的设计竞争中被蔡澈总裁直接选中。自然说,中国设计中心当时制作了两个模型,并且是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完成,另一个偏向量产的设计概念是陈聪仁先生的作品。
光鲜的背后是不计日夜的投入,自然回忆到:“由于项目时间很紧张,之前几轮提案送至德国都不甚满意。德国也在做几个方案,布雷的要求是必须拿下竞争,它让我放空之前的提案想法,重新构思。我尽量展现更多与之前不一样的风格的设计,后来,布雷看过新的方案后觉得不错,选中最终设计的具体方案。当时压力很大且刚进公司,若无法有展现能力的方案,面对严格的布雷先生,结果会如何自已很清楚。”
自然展现了当时构思smart e-scooter概念车的创意草图,各种不同的想法堆积在一起,你不得不感叹设计师脑袋的伟大。以其中一副简单的创意草图为例,自然将smart品牌标识融入车身设计中,简单的就能辨认出家族的产品。
最初通过评审的创意概念逐渐丰富到细枝末节,例如早先圆润的尾部,在局部调整之后,凸出尾部更有立体感,尾灯也由最初设计的条形状转变成圆状。前座舱的挡风板被设计成灯源,夜晚行驶增加安全性,也能防止驾驶时对身体关节的保护。座椅可以前移也可以后挪,单座独享双座共享都不是问题,不需要时可完全收起来。
除此之外,smart e-scooter概念车的挡风玻璃和车身装饰面板带有蜂窝状的纹路,自然说这是太阳能板,而大灯也采用更安全更节能的LED光源。smart的标识位于车头正中央,代表着它的独特身份,而掀开这个标识就是充电插座,十分的环保与节能。
动感的曲线在视线所及的车身上流动,如同战斗机尾端的喷气口尾灯展现运动的一面。最有意思的是仪表盘的位置上可以接入苹果iPhone手机,除了取代仪表的功能外,还可当作导航使用。能预见,smart推出这款概念车并非只为了作秀,而是为进军新的市场领域投石问路。
谈到这款车的量产情况,自然说,e-scooter概念车暂时不会有投产的计划。令人遗憾,你们喜欢它吗?但不管怎样,e-scooter概念车的诞生让人们对梅赛德斯-奔驰中国高级设计中心未来的充满了期待。
在准备离开奔驰中国设计中心时,我们见到奥利弗·布雷(Oliver Boulay)先生。在给自然做对话的时候,他踮着脚从我们身边走过,展现法国人幽默的一面。他是自然的领导,但是他经常扮演的是导师角色。
布雷先生是奔驰中国设计中心负责人,也是奔驰高级设计副总裁,奔驰S-Class、F400概念车甚至是迈巴赫(Maybach)都是他设计履历中重要的车型。当然,不得已提三菱著名的“布雷”脸,欧蓝德、戈蓝、帕杰罗,都留下他的痕迹。
55岁的布雷曾在日本工作了17年,2009年4月,他把设计室从东京搬到了北京,北京也因此成为梅赛德斯-奔驰在全球的第五大设计中心。
提起布雷先生最重要的作品,迈巴赫绝对是首当其冲的,“当年,为了获得新型超豪华品牌的设计灵感,我专门在日本研究当地的汽车文化。”当我们问起迈巴赫关闭时,布雷先生表示他很伤心,迈巴赫就是他心爱的一个孩子。在布雷的办公室还有一辆小型的自行车,他会骑着它游走在北京的街头上,买一份三明治。
临走时,我们得到布雷先生的同意,他很乐意告诉我们他与迈巴赫的故事。或许在未来不久,汽车之家将独家为您带来奥利弗·布雷先生与迈巴赫的故事。同时,我们感谢他对于自然工作上的关照。
来北京的几天没去多少地方,应该约自然出来转转这座文化之城,了解他对于中国文化的看法。因为,这是他现在在做的事情,将融合中国元素的设计加入奔驰的全球车型中,让它更加本土化,让奔驰车型更得到中国消费者认可。设计是奔驰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是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奔驰设计师其中一员,从他身上我看到一个充满创意的新锐设计师工作上的不懈努力,以及追寻奔驰动感、艺术的身影。(文/图汽车之家张然 摄影:张然 范鑫)
想了解更多汽车知识成为达人?一起去汽车之家科技看看!
[汽车之家 设计师对线年加州尔湾成立的德国以外的第一个设计中心开始,到2011年7月,奔驰在北京建立了全球第五个设计中心。这一次,我们来到奔驰的设计中心,对话到奔驰年轻的设计师张自然(Nature.Zhang),自然之前曾服务过PSA技术中心,对于中国汽车设计有很深的见解。我们就smart e-scooter概念车、给学生建议、中国设计、家族设计等几个维度问题做出讨论。
汽车之家:smart e-scooter概念车传递理念是未来奔驰的概念设计要更多融入自然界一些形态,更加贴近自然世界的事物?
张自然:自然界的形体非常流动,具有雕塑感与运动感。第一,我想把smart e-scooter概念车做的很优雅,因为设想的是它不可能跑的很快,当它速度达到30km/h就很危险。所以这款车并不是特别需要做的非常运动,但是要带有运动的感觉,兼顾着优雅元素。
像奔驰车型也是有一种动感姿态,但时刻能体现出它的优雅。设计它的灵感不仅来源于自然界,设计师思考设计的时候会从每个方面提取灵感。比如自然界猎豹的姿态、树叶的形状,风洞实验实际上也是向自然界获取灵感,像风速的流动就形成最终风洞的实验。最后,再去做车的设计,包括奔驰未来非常经典的鸥翼,也是自然界的一种灵感。但是,我们考虑怎么更好的提取灵感,然后把灵感发挥融入到产品中去,而不是直接把造型搬过来。因为汽车是静态的物品,要从静态去感觉它动态的感觉。
汽车之家:在smart e-scooter概念车设计之初您是否也遇到过难题,在设计过程中您是怎么样才能解决的?
张自然:设计是没有一个具体的解决方式,尤其是开始创意的时候。只有通过不断的去画、去提炼、去想象,直到它慢慢的成型。它并不像解数学方程式,通过公式就能求出答案。比如,e-scooter必须考虑到smart品牌的形象,还应该要考虑到e-scooter两轮车的形态如何在平衡感与动感中取舍。
汽车之家:汽车设计对我们来说就像一门很高深的工程学,看上去比较枯燥一点?
张自然:你不会感到枯燥的,因为你不断的在创造,心里会有一种满足感与成就感,尤其是前期创意的阶段。有时候它并不完善,所以别害怕将不完善、幼稚的想法反映出来。然后你会发现,有些地方会很有意思。对于设计师来说,就要去尝试不同的风格。
汽车之家:以smart为例,我们正真看到很多厂商都推出自己的urban概念,也就是城市的概念。但是在中国,目前主流的认知仍然是喜欢大车。作为本土的设计师,你觉得国人可接受小巧的城市车的理念吗?
张自然:我觉得非常没问题,我自己开的就是smart,非常的方便、节油。我也开过大车,突然换大车我会觉得不适应,在城市里停车并不好找地方。由于国内早期没有小车的概念,当使用后会感觉的到它优越性。然后就会形成口碑去传播,慢慢的就会去接受。对于奔驰前景设计中心来说,就是要将新的设计理念引进或者提出来向大众传播。
汽车之家:奔驰中国设计中心团队主要的工作是前期调研吗?您目前的主要工作内容介绍一下吗?
张自然:我们现在整车设计都在做。我每天早上要检查e-mail是否有重要的信件,关于设计、工程的反馈等。早上9点钟上班我会去下Car and News网站,看看最新车型的发布,看收集车型的信息,然后慢慢进入工作状态。如果有新的项目就要开始去构思,前期我们有一个计划表,记录每个节点需做的事情。工作时,我会放一些喜欢的音乐,去咖啡机边泡杯咖啡,翻阅最新的杂志,时尚、家居、科学类的信息,都将会形成很有用的灵感。设计之所以称之为设计,因为前期创造性的重要,后期慢慢的就进入工程的状态,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汽车设计是介于工程与艺术之间。
当然,我所有的时间并不只有工作,当我在路上开车时,远处一缕阳光打过来,有着绚丽的色彩,与街道的强烈搭配,我钟爱这一个时候。在开车的时候我偶尔去听一些固定音乐电台,工作时喜欢听舒缓的音乐。其实我们在工作时都会有音乐的播放器,每一个人都会分享各自喜欢的音乐,任何一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画图的风格也不一样,设计师应该非常谦虚,吸收别人好的地方。比如我不喜欢重金属,但我也愿意去听那些音乐,去做尝试,因为音乐的节凑对于车的线条的紧张与松弛感,非常有帮助,,有时候听到一首歌非常有感觉,画出来的东西也就更贴近那种感觉。
布雷先生也鼓励我们走出去,对于工作有用的事情他允许我们走出去,寻找灵感和新材质。可以去798,艺术家现在也在设计,他们的构图、色彩等都很值得学习。
汽车之家:之前您所在的PSA中国设计中心应该是知名中国设计师最多的一家,比如龚冯友、杜宝南。未来奔驰中国设计中心是否也会像PSA,现在中国奔驰设计中心这个比例有多少?
张自然:最近我们也有新的年轻设计进来,团队在不断的扩大。我觉得我们是一个很国际化的团队,有马来西亚、台湾、菲律宾的设计师,布雷先生是法国人,还有日本的模型师。我们这边总共有三个团队,包括数模团队、设计团队、油泥模型团队,这也是整车设计最必不可缺的三个阶段。
汽车之家:能否给那些还在高校里学习工业设计的师弟师妹们一些学业上的指点,他们可能还不理解汽车设计的意义,如果以后做这一行,他需要做哪些准备??
张自然:首先必须需要有兴趣,尤其是工作之后,设计师并不像学生时代想的那么完美,完全的天马行空。有时候设计是非常严肃的,你会和工程师去纠结一毫米。有时候就是不断的改一条线,会觉得很枯燥。我觉得画图和基本功是必不可少的敲门砖,还有汽车里必须要考虑到功能的想法和创新的想法,它不仅只是一个造型。尤其是对不同的国家来说,对美国、日本、欧洲,中国,要考虑到它的地域性,包括人群的使用习惯。
所以这就是为何需要设不一样的区域的设计中心,因为现在是全球化的市场,全球化是一种趋势,这款车型在全球范围内都要销售,自汇集各区域审美后,这款车可能70%都可接受。在这个基础之上,要考虑到家族与品牌的形象,还有就很区域化的东西。这么多东西对于一款车来说会有部分改动,为了不同市场消费者的喜好。包括材质、色彩、人机方面。像中国人很喜欢高科技,比如中央大屏幕,日本人更喜欢细化的小东西,美国人喜欢马力强劲的车型。
张自然:这两个方面都必不可少,基本功就是敲门砖,想法或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是未来发展的平台。
汽车之家:做汽车设计至今,有没有令你肃然起敬的大师和作品,能谈谈您喜欢的原因吗?
张自然:比如和田智先生,奥迪的日本设计师,一个亚洲人在欧洲能获得成功是非常了不起的,它把亚洲的设计审美融入新奥迪A5里。另外就是布雷先生,创立日本的工作室,像迈巴赫这样一个豪华品牌,布雷先生将它做的很成功。还有我的师兄张帆,在德国做的奔驰A CONCEPT概念车,这是一件令人尊敬的作品。
我个人觉得,每一款成功车型的背后都是充满艰辛的,这些设计师都是很值得去被尊敬的,他们经过一轮轮的竞争,经过枯燥的修改与调整,车型最终做出来,非常的艰辛。想要做这一行,必须要耐得住寂寞,要有一种坚持的心态。
汽车之家:您怎样理解中国的汽车设计?很多人抱怨现在中国的汽车设计没有自己的风格,这是不是因为我们的汽车设计还是起步的缘故?
张自然:我希望能给我们更多的时间吧,设计是不可能再短时间内就做出非常创新的内容,必须去沉淀。国内这几年经济发展特别快,如果说能静下心来沉淀几年,或许有不一样的东西。中国几千年文化,背后是有很多东西都可以去挖掘的。我们如何把他们应用到产品中去,是需要思考,如果没有沉淀,产品会有些生硬。
汽车之家:抛出时间的因素,国内的设计行业和国外差距有多大?主要差别在哪里?
汽车之家:我想知道的是,您对“家族设计”的看法,比如风格一致的大众,还有千变万化的丰田,您认为孰优孰略?
张自然:我觉得他们跟企业的战略方针是有关系,并不是说想保留就保留,想改就改,尤其是欧洲车企家族观念更强一些,在经过一百多年的沉淀,家族元素已被多数人认知,欧洲人很喜欢在同一风格上不断精炼。而日本和韩国的车企,更贴近潮流市场化一些,更喜欢变革。像奔驰也是在变革进化,这届日内瓦车展将会有奔驰最新的车型,到时你能够正常的看到它的变化。
汽车之家:您认为,家族设计会使设计变得更简单吗?举个例子,它能否让产品的设计周期变得更短?又或者从负面来看会不会限制设计师的创新呢?
张自然:它并会缩短它的生产周期,一个东西很完美了,你要将它变的更完美,是非常难的事情。比如,一条线细微的变化就能带来不同的感观。还有除了造型,就是功能性、安全性、舒适性,科技给人带来的便利性,设计师考虑不光是外形本身,还有里面的功能。比如苹果手机,要考虑到如何融入车内的控制管理系统的设计,不单单是造型。
汽车之家:您认为,怎样的一款车才能算是设计出色的作品? 或者说您认为优秀汽车设计的标准是什么?
张自然:第一眼就是造型,造型是不是没有别扭的地方,是否优雅、动感,还有就是根据不同的车型,跑车运动型更强,MPV需要更有实用性。另一方面要从功能上去考虑,比如坐的舒适性、安全性,两个方面结合好在一起就很好的车,因为车不单单是艺术品,它需要给人提供良好的使用性能。
汽车之家:最后一个问题,一款车从商品概念提出来,到设计到最后的量产投放,至少要2到3年的时间,也就是说设计出来的车子,应当是符合三年以后甚至更远人们审美和需求的产品,也就是需要一个设计师拥有前瞻和预测的眼光,怎么去前瞻?
张自然:我们中国奔驰设计中心叫做前景设计中心,做的事情不仅是2、3年甚至是10多年之后,像科幻小说家凡尔纳写的很多事情其实也没见过,但是很多都实现了。科技的发展会带来一些改变,我觉得设计师就应该拥有去变革的态度,要考虑怎么能让生活更便利。假如我是使用者,实际上对于设计师来说,如何让生活更便利。
我觉得设计师是很开放的,可以从建筑、自然界其他等方面,可以激发你的想法。就是要有很锐利的想法,时时刻刻别忘记你的工作是让生活更美好。设计并不是一项轻松的工作,我觉得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多多少少要把这根弦放在脑中。(对话:汽车之家 张然/范鑫)